与“水”打交道32年的他,每日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遍河堤。当险情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他就是三桥镇农业站支部书记陈伟红。
“快,快,快叫陈站长来,这里发现裂缝。”雨,倾盆而下,来势汹汹,三桥镇巡堤人员发现珠流河左岸下坝桥上游500米处堤顶有78米纵向裂缝,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不到10分钟时间,镇水利站站长陈伟红从另一处堤坝及时赶到现场,立即查看险情。经过分析研判,陈伟红认为这是在建工程新老坝土方结合处因高水位产生纵向裂缝。“马上采取用雨布将裂缝全覆盖保护措施。”他一边技术指导,一边和巡查人员一起拉盖雨布,同时,他叮嘱巡查人员24小时密切观察,使险情得到控制。
陈伟红是怀宁县三桥镇水利站站长,在基层水利一线一干就是32年,他用积累半生的丰富经验做了三桥镇一河一道、一沟一渠上的一枚小小的石子。今年汛期来临前,陈伟红就带领技术人员到各个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制定排险方案及切实可行的白洋湖圩防汛预案、小水库防汛应急和调度运用预案、山洪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在近期抗洪抢险期间,他一直坚持在防汛抢险第一线,不分昼夜地在全镇21个水利工程大堤上奔波,现场指导整险抢险。他身先士卒,以堤为家,哪里出现险情,他就第一时间赶到哪里;哪里险情最严重,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
“这里再来一层,还要加高些。”“袋与袋之间要压紧,不要留空隙。”强降雨致使珠流河三桥段洪峰水位高达22.44米,超保证水位0.44米。群众在巡堤时发现在下坝桥下游100米左右两岸有两处管涌。陈伟红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镇、村干部群众用砂石压渗方法,很快控制了险情。
陈伟红日夜坚守白洋湖堤防一个多月时间了,每天睡眠时间累计不到三个小时,一日三餐吃方便面或盒饭,有时累得两腿无法站立。在抗洪抢险期间,他不仅担任白洋湖圩及排涝站的技术责任人,同时还要担任8座小水库和镇内各泄洪河道的防汛抢险技术责任人,同时在出险后第一时间赶往各出险地点,及时抢险排险。在社塘岭泄洪河道洪水冲刷桥梁岸段时,陈伟红采取抛石固脚缓解水流冲击,避免洪水冲毁桥梁和岸堤的事故,保证了河道桥梁安全度汛。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角。陈伟红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既当技术员,又当战斗员,每次抢险现场,他和镇、村干部群众一起打桩、挖土、拖土、装包、扛包、夯实……每次抢险完成,陈伟红和参加抢险的同志们一样,全身湿透,满身都是汗水及泥水。他的手机铃声响了:“陈站长,河堤出现险情,请你马上赶到……”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转身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因为在抗洪抢险中条件艰辛,陈伟红每天都在各闸站和水利设施损坏处巡查、修复,每天只能以馒头或方便面充饥,经常是顾不得手上的泥巴,就站在污泥里囫囵吞下几个馒头充饥,而且常常一天就吃两顿。但他没有一句怨言,他说这是职责所在,防汛工作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在2009至2019年秋,三桥镇白洋湖圩综合治理、珠流河左岸整治和八个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陈伟红协同设计、施工单位一个个测点地测下来、走下来,两只脚都磨出了血泡。那些日子,他白天测量,晚上算数据、绘图纸,累得腰酸背痛,眼睛都熬红了。规划工作完成后,正式施工已是初冬,为了把好质量关,他吃住在工地上,日复一日,顶风冒雪,保障工程顺利建设。国家农业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他与同事们一道,整修生产路35公里,新建塘坝41座,埋设地下管道6.5公里,配套桥涵67座,建闸阀室12个,蓄水池4座,植树10万株,把全镇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解决了农民的种地浇水难、运输行路难的问题。(檀志扬 胡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