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建立“镇干包村、村干包组”工作机制,实行“定额补助,政府奖补”办法,实施“六班组同步施工,末位自然淘汰”管理,将“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定期通报”贯穿于工程监管全过程,多举措推进“厕所革命”。从最初的软磨硬泡劝说群众干到现在的群众主动要求干,农村改厕“整村推进”工作在马庙镇全面铺开。
从干部“劝着改”到群众“要求改”
正值暑假,马庙镇一些返乡的大学生得知家乡正在推进农村改厕,纷纷来到施工现场,看到改厕后的住户环境后,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把旱厕、茅厕改掉。“刚开始都是是软磨硬泡劝着群众改厕,现在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改。”马庙镇副镇长李艳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县里下达给马庙镇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改造目标任务有480户,要求9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初接手农村农业工作的副镇长李艳,虽说是个女同志,却也是个在基层历练20余年的“女汉子”,她带着上级文件到全镇16个村(社区)开展农村改厕工作调研,并不时深入到村组向群众“吹风”,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数群众都带着质疑的态度,头摇得像拨浪鼓。踌躇满志而去,悻悻而回的李艳开始反思,为什么上面给钱来给群众办事,群众会反而不领情。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李艳多次走访群众,并向前期分管该项工作的同志以及分管美丽乡村建设的同志讨教,终于弄清了问题的症结。一是补助标准不高,群众又不愿意出钱;二是化粪池储量有限,冲水后经常造成污水四溢,群众满意度不是很高。
摸清问题的症结后,李艳如实向县里的主管部门反映了前期改厕的一些遗留问题,并详细咨询了政策方面的新精神;同时,她积极争取马庙镇党委政府支持,落实了“财政专项补助,政府定额奖补”的形式,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群众需求,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推进具体改厕工作。
好事做好需要凝聚合力开动脑力
“改厕工作事关群众切实利益,是一种倒逼机制下的农村生活方式革命。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这件关乎千家万户的小事做好,直接考量着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该镇镇长潘晓敏说。
“厕所革命”不仅让群众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也让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斗志有了提升、方法有了改进。该镇财力有限,但还是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改厕资金缺口。据了解,该镇对按时完成改厕并通过竣工验收的,一体化装配三格式化粪池按1700元/户补助;三格砖砌式化粪池按2100元/户补助。这样相对灵活的方式,既充分考虑了群众的利益,也综合考虑了施工方的施工成本。
“现在正值高温天,雨水也多,我得赶紧抢抓施工进度,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南山村改厕施工负责人丁伯庆正在南山组挥汗如雨地带着施工班组与时间赛跑,“目前已经完成了20余户的改厕,比其他几个班组稍微快点,但他们专业性更强,施工人员也比较多,所以一刻也不敢放松。”该镇组织六个班组同步施工,实行末位淘汰,哪个施工班组进度滞后,下一批次改厕指标安排时,政府不再考虑。“群众的改厕呼声较高,大家对改厕工作非常支持,我也很惊喜,现在正在向镇党委政府争取整村推进改厕的政策支持。”南山村村委会主任李风敏在施工现场和大家交流着。
据悉,该镇16个村(社区)的改厕工作将在9月底前全面完工,再加上前期已经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以及自然村庄整治点,届时全镇改厕住户将达到3000余户,乡村人居环境将有很大改观。
为了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面推进,怀宁县对采取整村推进改厕工作、无害化卫生改厕率达到85%以上,并验收合格的,总户数在800户以上的村(居),县财政奖励60万元;总户数在400到800户(含)的村(居),县财政奖补50万元;总户数不足400户的村(居),县财政奖补35万元。(张文涛 郑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