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的开发带动了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从老百姓手上流转过来以后,给他们200块钱一亩,这样200多亩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4万多块钱收入。”陈小龙说。除了流转费用外,蔬菜基地还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60多岁的董金余,在基地里从事管理工作,每年可获得一万多元的收入。“最多的有五六十人,像我常年在这做,一年大概在一万四五千块钱。一般短期工一年也能搞到五六千块钱。”董金余说。
为了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基地还采取划分地块、提供技术等形式,让贫困户自主经营,进一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目前,已带动贫困户9户24人增收。
“贫困户中老弱病残比较多,在这划一块土地,他们自主经营,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金鸡村党总支书记朱训庆说,“这给他们脱贫致富又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基地提供技术、种子,还包销售,他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施肥、除草。”
乡村振兴增后劲
大沙洲、荒草滩,一直是金鸡村村两委一班人的心病。如今,依托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蔬菜品种逐渐增多市场外延不断扩大,销售额也逐年递增。
荒草地变身“生金地”,群众腰包鼓了起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也有持续力,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的环境也得到改善。“经营性收入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一些民生工程,安路灯,亮化工程,修路、做文化广场,这些都是我们集体投入的,以这个钱来投入。”朱训庆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大沙洲里发展起来的蔬菜基地,让荒草滩变成生金地,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张文涛 包俊根 何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