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硬骨头,如期脱贫是硬任务。黄龙镇咬定目标、全力出击,一刻不停抓“十大工程”项目落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抓就业 强信心
5月18日早上七点半,怀宁县黄龙镇大畈村,55岁的王新五骑上电动车从家里出发,十几分钟便到了工作地点—黄龙镇新宜纸厂扶贫车间。检查了一遍机器,扶贫车间内便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
王新五是黄龙镇大畈村的贫困户,家中两口人,为照顾年迈的母亲,王新五就想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在镇上的帮助下,王新五走进黄龙镇新宜纸厂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
一直以来,摸清就业需求,对症开方抓药,是黄龙镇在抓好就业扶贫的过程中所贯彻的理念。镇村干部按照要求,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工作地点及收入情况,同时重点关注未务工贫困劳动力,细心询问原因,了解务工意愿、学历、技能等信息,找到症结,逐一突破,并组织贫困人口参加怀宁县2020年“春风行动”招聘会。在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不断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着力打造扶贫就业基地,开发生态护林员、保洁员、护林员等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问题,基本实现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就业。
拓产业 增动力
“只要立足实际,立下脱贫志,就能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的康庄路!”黄龙镇党委书记夏显华在走访联系帮扶贫困户张朝烈时说道。
今年74岁的张朝烈老人是黄龙镇朝阳村贫困户,鸡满仓、鸭满仓是对他家最好的写照,张朝烈今年又养了1000多只鸭、几百只鸡、鹅,还有2头牛,每年稳定增收2万多元。
拓产业、固增收、补短板、防风险是黄龙镇在产业发展上的“12字方针”,因户施策落实产业帮扶措施,严格按照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要求,2020年共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227户。根据贫困群众劳动力和养殖经验状况,分类推广自主发展产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入股模式、劳务联结带动模式,打通产业扶贫“主渠道”,在产业扶贫中下足“绣花”功夫,实现快速增收、稳定脱贫。
兜好底 保基本
镇直多部门从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重残重病贫困人员医养保障等基础民生抓起,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扶贫职责,推动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精准衔接,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残疾人“两项补贴”、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各项政策,夯实防止返贫“基础关”,减少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的贫困家庭支出。2019扶贫年度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1800人次,共花费272.4174万元,个人自费19.1369万元,补偿比达92.97%;慢性病报销550人次,共花费26.6375万元,个人支付0.9846万元,补偿比达96.30%。
多举措 提质效
2月底以来,持续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落实落地落细行业扶贫政策,打好贫困户增收“组合拳”。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这个核心指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问题再排查工作,实行动态清零。稳妥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加大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讲和解释工作,营造“扶贫小额信贷是贷款、符合条件可申请、贷款到期需偿还”的信用环境。按照光伏扶贫收益80%用于公益岗位和公益事业贫困户劳务支出要求,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针对今年疫情影响,依托电商等平台销售贫困户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消费扶贫,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选聘了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发放工资1.6万元。集中力量扎实推进行业扶贫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提高帮扶质量和实效,保证扶贫政策应帮尽帮、应享尽享,持续巩固提升“春季攻势”成果,提前谋划“夏季攻坚”各项工作。(刘龙 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