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以“组织建起来、教育跟得上、作用发挥好”为目标,构建流动党员“联管、联学、联促”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组织建在异乡、管理落在细处、作用显在一线”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为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织密“异地联管”组织网,让流动党员“离乡有归处”。拉网排查清底数。为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动态,高河镇党委聚焦园区、商会、招商企业等流动党员聚集的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逐户走访、电话沟通、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摸清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流动去向、从业情况等,分类建立流入流出党员“双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对181名流动党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实现动态管理全覆盖。建强支部固根基。对于在北京、宁波等地区流出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积极组建流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在异乡也能找到党组织的温暖。截至目前,137名流出党员已全部实现线上纳管、线下报到,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兜底尽纳”,让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在异乡有一个坚实的“家”。服务党员暖心巢。为了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高河镇党委遴选46名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高的党员干部担任“红色指导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带“对子”。“红色指导员”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流动党员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开展“家访”,实地走访流动党员家庭,帮助解决身边“关键小事”23件,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厚爱。
构建“云端互联”学习链,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云端送学强能力。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平台,高河镇党委精心挑选红色党课、家乡动态等学习内容,2025年累计推送170余次,打造“指尖上的流动课堂”。流动党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了“人在异地、学在云端”,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提升了流动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红色书包系乡情。为了让流出党员感受到家乡的牵挂和关怀,高河镇党委精心为流出党员准备了包含学习资料、家乡手册的“红色书包”300余个,并同步附上“家书”,在“家书”中传递组织的关怀和问候。“红色书包”不仅是学习的载体,更是家乡与流动党员之间情感的纽带,确保学习资料“派送到家、温暖到心”,让流动党员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线下补学提质效。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今年以来举办“返乡补学班”70余场,邀请乡镇党校师资、优秀党员现场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党的理论、政策法规、乡村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返乡补学班”,推动流动党员“返乡一次、充电一回”,累计覆盖党员620余人次,有效弥补了流动党员线上学习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果。
激活“双向赋能”动力源,让流动党员“离乡展作为”。异地建功展担当。组建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流动党员在异地积极认领公益岗13个,常态开展“亮身份比作风、亮职责比服务、亮承诺比贡献”活动。流动党员们在异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当地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驻北京流动党支部操昕同志荣获“最美在京流动党员”责任担当奖,展现了流动党员的良好形象和责任担当。回乡献策促发展。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视野开阔、资源富集的优势,通过“乡村夜话”等平台,举办“我为家乡献一策”等活动,广泛征求流动党员对家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累计收集建议47条,其中“农产品电商孵化”“乡村文旅融合”等多条建议已转化为具体发展举措,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双向带动聚合力。坚持以“异地实践”反哺家乡,结合党员活动时机,优选党员代表分享“务工路”、畅谈“创业经”,围绕家乡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召开座谈会40余场。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家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到外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将流动党员的“见识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资源”,形成了双向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