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举措、新路径,坚持系统化思维和全局性理念,从教育内容、学习平台和作用发挥等入手,不断强化“教育链”、创新“载体链”、延伸“服务链”,助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强化“教育链”,深化教育内容,提升党员教育“高度”。深化理论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首课”,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在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储能充电”,近年来,组织全县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5800余次。深化红色教育。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禀赋优势,深挖县内特色红色资源的革命传统、文化精神,推出以陈独秀史料馆、邓稼先生平陈列馆为中心,串线并联铁铺岭战斗遗址、杨兆成烈士墓、抗日后援会旧址、查化群故居等10余处红色教育阵地集群,通过图文介绍、现场讲解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革命人物事迹,让广大党员同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洗礼。深化党性教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镜头向下,对准县内红色资源文化、典型人物事迹等小微切口,精心制作微党课《以身许国壮山河——缅怀邓稼先》,被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收录。紧盯上级关注重点、组织工作难点、群众喜好热点,策划拍摄《云端翱翔 逐梦蓝天》《为生命护航》《社工在行动》等短视频6部,入选安徽先锋视频号展播,持续扩大党员电教片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创新“载体链”,拓展学习平台,提升党员教育“广度”。田间地头“体验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员教育开展到教学基地、田间地头。聚焦蓝莓种植、紫薯培育、大虾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依托现有的“乡土人才库”“科技特派员”,采取进村入户、基地观摩、示范演练等形式,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80余次,覆盖党员干部1600余人,有效帮助基层党员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掌握种养专业技能、提升致富带富能力。线上平台“常态学”。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渗透式”学习,把触手可及的“小屏幕”变为随时可学的“大课堂”。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先锋、安庆先锋以及怀宁组工等平台渠道,常态化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纪学习教育、基层党建工作动态以及各类先进典型事迹等相关优质文章、图文视频,今年以来,推送机关党建工作经验成效交流“学讲话 谈发展”7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6期,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时时学、处处学。小微课堂“互动学”。推进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经常性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学习会等,采取“案例分享+问答互动”等形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产业发展短板、基层治理难点等,组织党员干部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引导党员深入思考、交流心得、启发借鉴,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延伸“服务链”,强化作用发挥,提升党员教育“效度”。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把为民服务作为衡量党员教育培训成效的“试金石”,常态化开展“乡村夜话”,通过主题聚焦、问题聚焦,谋深做实乡村产业,支持蓝莓、甘薯、蔬菜等到村项目。今年以来,通过问题认领、对口帮办,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引资金、找项目,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链,共谋划乡村产业项目166个,纳入衔接资金项目库47个,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基层治理“注活力”。以在职党员“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机制为抓手,搭建“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平台,累计发动93家单位共计2300余名在职党员,围绕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开展志愿服务3600余次,成功化解征地拆迁、道路施工、邻里关系、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89件,助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效力”。坚持“党旗飘在产业一线、党员冲在产业一线、服务产业下沉一线”工作法,扎实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打造“红色服务日”活动品牌,择优评聘“红领”导师8名,选派6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覆盖园区企业,构建网格化区域化管理工作格局,先后帮助企业解决招工、融资、服务等方面难题合计366个,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