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对标新时代党员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从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学用结合等入手,不断提升党员教育深度、广度、力度,助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突出教育内容“多样化”,提升党员教育“深度”。始终把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点,贯穿整个党员教育工作始终。强化政治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课”,紧扣组织工作重点,找准与工作开展的结合点,分领域开展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培训,2024年以来,组织村(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企三新”等行业领域党员开展培训15期。强化党性教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挖本地资源、本土优秀党员事迹,精心制作微党课《以身许国壮山河——缅怀邓稼先》,被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收录。紧扣中心大局、党员实际需求、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等重点,2024年策划拍摄《田畴沃野 尽是“丰景”》《为生命护航》《社工在行动》等短视频3部,入选安徽先锋视频号展播,持续扩大党员电教片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强化纪律教育。各级党组织书记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领学促学、讲专题党课,所有党员逐字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走在前、学在先,形成上下联动抓学习教育的良好局面。开展“学党纪、强警示、促青廉”等各类警示教育活动36场,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120余次,通过场景观摩、图文解读、案例分析,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突出教育载体“多元化”,拓宽党员教育“广度”。坚持把建强阵地、用活平台、实地教学等作为提升党员教育质效的重要抓手,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拓宽教育的广度。主体阵地“集中学”。将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作为教育培训党员的主渠道、主阵地,串联陈独秀史料馆、邓稼先生平陈列馆、抗日后援会旧址等10余处红色教育阵地集群的党员教育矩阵,组织农村党员到杨兆成烈士墓、查化群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瞻仰烈士墓、重温入党誓词、听老兵讲故事等现场集中教育20000余人次。指尖平台“随时学”。积极运用好线上理论学习“大”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搭建党员学习“指尖课堂”,为全县党员提供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学习平台。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先锋、学习强国等平台渠道,常态化推送党纪学习教育、基层党建工作动态以及先进典型事迹等相关优质文章、图文视频,2024年以来,推送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成效交流“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风采展示”8期,推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热议14期,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补足“精神之钙”。实训基地“现场学”。紧盯基层党员群众生产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打造公岭镇裕丰蓝莓基地、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实地教学课堂4个,推动党员干部与“土专家”“田秀才”面对面沟通交流,学习蓝莓先进种植技术、紫薯培育、大虾养殖和基层治理经验,有效帮助基层党员提升实践本领、拓宽发展思路、提升致富能力。
突出学用结合“常效化”,提升党员教育“效度”。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为本”,推动广大党员“以学促干”,把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动力。乡村振兴见实效。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乡村夜话”,通过“板凳会”“诸葛会”等灵活、宽松、开放的形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村情民意调查、信用信息采集等承诺践诺活动,延伸社情民意收集触角,将群众反映多、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作为重点研办事项,累计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城建、物业等问题381个。志愿服务解难题。把党员教育融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便民服务、文明创建等各类工作中,组建志愿服务队2137支,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以理论宣讲、应急处突为重点,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贯彻落实“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服务下沉一线”工作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基层治理办实事。深入拓展“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机制,引导在职党员深入帮扶村、社区网格,参加文明创建、普法宣传、为企解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在职党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94条,有效化解征地拆迁、道路施工等矛盾纠纷89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群众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彰显党员担当。